为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2016年开始,学院组织各专业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有相当部分课程有所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理论教学课程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及时掌握课程团队的变化与建设情况,本年度学院重新组建本科理论教学课程团队。
一、团队结构合理、构建专业教学师资梯队
此次学院共计重新组建本科理论教学课程团队140余门,课程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均由学术水平高、热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课程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年龄、学历、职称、学术结构合理,同时,课程团队成员打通研究所间的壁垒,可以根据课堂特色和实际吸纳不同研究所教师进入同一课程团队,促进学科和专业间知识的融合和培养计划课程内容的有效执行。
教学团队不仅承担着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还把教学、训练、科研三者结合起来。团队的组成结构中,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中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特点,构建了适应提升我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专业教学师资梯队。
二、负责人经验丰富、引领教学团队整体建设
此次140余门本科理论教学课程团队中,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的共计110余门次,占比80%以上,课程负责人将以充分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教学指导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模式,探索授课内容创新,不断构建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灵活化、新颖化、并安排课程团队成员进实验室协助指导课程实验或实验改革,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着课程团队负责人引领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和团队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秉承“传、帮、带”理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学院在本轮重新组建本科理论教学课程团队工作中,根据东信院发[2017]2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助课制度的规定》文件精神,所有新入职青年教师,均需由研究所教学副所长与本人协商,安排其进入至少一门课程的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以团队负责人为引领,中年教师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将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水团队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后备力量保障。
学院将通过不断加强对理论教学课程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学院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开创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