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NECT US
  • 电话: 024-83687760
  • 通讯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135信箱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浮动窗口
东“信”舞台、“息”纳英才

“信”舞台、“息”纳英才

我们向全世界召唤,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加盟!

我们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期待与各位优秀人才一起逐梦一流!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东北大学“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属学院,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多个学科建设基地。学院具有雄厚的学科底蕴和强劲的发展实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院是全国首批开办工业智能特设专业的高校基层学院。

学院现有3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工业智能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院士领衔、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辈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4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人。

风雨征程、砥砺前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育人兴邦”为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引领工业智能发展为己任,聚焦新型工业化,坚持“扎根工业、崇实求新”,将学院建设成为卓越人才和一流科研成果的培育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高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重地,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特色优势

NO.1 高端人才的强势引领

       学院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构建一支“老科学家领军发展、中青年教师队伍不断突破、创新团队协同发展”的人才梯队,将为您事业发展集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NO.2 飞速发展的广阔平台

      学院拥有4个创新群体、30余支科创团队,多个科研支撑平台,学院积极帮助青年人才加入科创团队,支持青年人才在交叉、新兴学科方面组建青年创新培育团队,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NO.3学院文化的核心凝聚

       学院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院训精神,大力聚集人才、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坚持“唯水平”论的人才评价标准,具有人才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NO.4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

       学院设有协议年薪制、长聘岗位聘任机制、委员会推荐制及代表作制“绿色通道”晋升机制;在省级方面,依托“兴辽英才计划”等,完善高层次人才聚集机制,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NO.5学科转型的活力释放

       学院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在对东北大学工程学进入国际排名前1‰做出突出贡献,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全面实施“智能化”转型,具有引领新一代智能发展的强大实力。

NO.6配套全面的生活保障

      学校地处辽宁沈阳,拥有省内一流的基础教育资源,适龄子女可入读东北大学幼儿园,家属区内有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周边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为教职工提供一流的生活及医疗保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构设置及招聘方向一览表

一级学科

专业系设置

研究所设置

招聘方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业智能与自动化系

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

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理论与技术

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

智能决策与智能系统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计算成像与机器视觉

柔性传感与智能检测

其他相关方向

智能系统研究所

智能控制与安全研究所

工业智能与自动化研究所

无人系统自主控制研究所

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安全性研究所

人工智能系

图像识别与机器智能研究所

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研究所

数据智能与系统工程研究所

深度学习与先进智能决策研究所

智能感知与机器人研究所

智能检测与控制系

  

智能仪表研究所

微纳传感与智能检测研究所

智能光电检测与深度学习研究所

智能量子感知与光纤传感技术研究所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电机与电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系统自动化

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能源

其他相关方向

电工电子与智能技术研究所

智能科学与电气工程技术研究所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无线全连接智能建筑研究所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路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其他相关方向

智能光电子研究所

极限环境电子系统研究所

东北大学卓越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东北大学卓越青年人才集聚计划简称为“卓青计划”,以集聚学术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为目标,以师德高尚、学风正派为基本要求,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国际视野、研究工作居于国际学术前沿、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青年人才,为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奠定坚实的青年人才基础。

  岗位设置及相关支持

  

类型

重点聚焦

相关支持

卓青人才A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具有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的潜力。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业绩,具有较强的实力冲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1.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条件;

2.提供100-2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文、管等学科不低于60万元);3.非外籍和非港澳台籍人选:基础年薪为50万元/年,激励年薪为2万元/年·条目×激励年薪考核条目数;外籍和港澳台籍人选:年薪为45-60万元/年;

4.提供不低于80万元的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5.提供为期三年的过渡性租用住房或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6.聘为四级教授(校外)、特聘研究员(校内);

7.提供博士生招生资格。

卓青人才B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潜力,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业绩,已经入选“博新计划”等项目的青年学术骨干。

  

1.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条件;

2.提供不低于6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文、管等学科不低于30万元);

3.非外籍和非港澳台籍人选:基础年薪为35万元,激励年薪为2万元/年·条目×激励年薪考核条目数;外籍和港澳台籍人选:年薪为40-55万元/年;

4.提供不低于60万元的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5.提供为期三年的过渡性租用住房或为期一年的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6.聘为特聘研究员;

7.提供博士生招生资格。

卓青人才C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海内外青年人才

  

1.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条件;

2.提供不低于3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文、管等学科不低于10万元);

3.非外籍和非港澳台籍人选:基础年薪为30万元/年,激励年薪为2万元/年·条目×激励年薪考核条目数;外籍和港澳台籍人选:年薪为35-50万元/年;

4.提供不低于30万元的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5.提供为期三年的过渡性租用住房或为期一年的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6.聘为三级副教授(校外)、特聘副研究员(校内)。

卓青人才D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2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质量明显优于同学科、同年龄层次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水平的优秀博士生

1.提供不低于1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文、管等学科不低于3万元);

2.提供基础年薪25万元/年,激励年薪2万元/年·条目×激励年薪考核条目数;

3.提供为期三年的过渡性租用住房或为期一年1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4.聘为特聘副研究员

5.聘期考核优秀,推荐为卓青人才C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欧亿体育

联系人:张老师、郭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87759、 024-83687760

电子邮箱:zhangw@ise.neu.edu.cn、guolujia@ise.neu.edu.cn

邮编:110819

通讯地址: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东北大学135信箱

学院主页:/